为了适应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需要,提高我院三个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加强教学质量,按照学校“重基础、强能力、宽视野、多样性、个性化”人才培养总目标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在大一新生(本科生)实行导师制,指导学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加强学生的专业认同和学习工作指导,注重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挑战杯”竞赛等,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应有相应记录并在每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提交学院存档。导师的指导情况和业绩作为年度考核及教学奖励金发放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参加“挑战杯”竞赛或其他学术竞赛等活动并获得相应立项或奖励的,学院从教学奖励金予以奖励,具体额度根据每年的情况确定。
三、教师要积极参与教学工作,鉴于本院教学工作量大、教师工作量分布不平衡的实际,教学工作量(本科和研究生)没有达到学校平均工作量的,没有该年度教学奖励金。教学工作量必须达到学院平均工作量(思政课和专业课分开计算),否则不能评优评先。
四、教师要致力于人才培养,为社区服务管理专业硕士点挖掘优秀生源。如果有学生明确该教师为自己所考取或推免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则该生不占该教师该年度录取学生的指标。
五、教师应积极落实学校“小千人”计划,指导具有潜力的优秀学生发表学术论文和科技创新活动,教师与学生联合发表论文,教师排序第一的,按照学院科研奖励政策予以奖励;如果学生排名第一,发表在核心刊物则奖励该教师1000元,普通刊物奖励该教师300元,该项奖励金从教学奖励金支付。
六、教师要积极主持和参与教改项目,教学优秀奖和教学奖励金原则上优先推荐和奖励主持教学改革项目、发表教改论文或获得教学成果奖,参加教学竞赛并获奖,指导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或者挑战杯等竞赛并获奖的教师。
七、班主任要积极引导学生的专业认同和推动学生考研,大一新生的班主任要多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对于有突出贡献的班主任,应予以奖励。如果一个班中有5个(含)学生报考研究生,则每生奖励该班主任100元;报考本院社区服务管理专业的,每个学生奖励该班主任200元。
八、加强对新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新进教师第一学期应听课5学时以上,第二学期应听课3学时以上,第二学年应听课5学时以上,听课情况作为考核依据。
九、学院多举措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教学工作:学院领导班子每月召开一次会议,专题研究人才培养与教学工作;学院每学期召开一次全院教学研讨会,交流教学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并探讨改进办法;每年举办一次思政课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每月办一期教学情况简报,通报批评问题,推广先进经验,交流教学、教研信息,促进教学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政法学院
201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