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杨文斌.产学深度融合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已录用) [2]章云,李丽娟,杨文斌,蔡述庭.新工科多专业融合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02):50-56. [3]杨文斌.多样性本科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教学研究,2014,37(04):1-4+123. [4]杨文斌,吴福根,何汉武.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的路径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07):201-204. [5]杨文斌.全程产学合作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思考——基于高校教学运行的视角[J].江苏高教,2014(02):116-118. [6]杨文斌.校企联合 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J].中国高校科技,2013(04):40-41. [7]杨文斌,何汉武.工科院校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探索——基于教学体系及运行的视角[J].江苏高教,2013(02):65-67. [8]杨文斌.国内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述评[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05):76-81. [9]杨文斌.国外著名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特征分析及经验启示——以伯克利加州、牛津、东京和柏林工业大学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2(04):80-85. [10]杨文斌.伦敦大学内部治理及改革探析[J].世界教育信息,2010,24(10):17-20+24. [11]黄崴,杨文斌.研究型大学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来自国外名校的实践[J].复旦教育论坛,2010,8(03):70-75+89. [12]杨文斌,黄崴.美国多校园大学内部管理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7(02):71-76. [13]杨文斌,梁永丰.学习型组织:高校管理改革的新走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01):88-90. [14]杨文斌,黄崴.高校多校区办学教学管理模式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0):48-50. [15]杨文斌,黄崴.高校多校区办学本科教学管理模式的比较与选择[J].江苏高教,2005(04):61-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