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继“踏寻红色印迹,感悟革命精神”南粤微长征第一期活动暨“七微˙一行”走读羊城活动完美收官后,政法学院师生党员接续奔赴粤北革命摇篮——韶关开展红色研学徒步之旅,他们以徒步的方式寻访了大岭下会议旧址、油山革命纪念碑广场、南雄第一届苏维埃政府所在地上朔村、黄木岭红四军乌迳脱险地旧址、水口战役纪念园等革命旧址。
在大岭下会议旧址,学生党员依托实地、实景和实物,以历史版画作为故事背景,分享了“谢细妹竹篮盛饭梆敲为号”“陈妹子智送光洋”等多个体现党与群众鱼水情深的红色小故事。
在油山革命纪念碑广场,师生党员向革命纪念碑敬献花篮、行鞠躬礼,以及瞻仰革命纪念碑,缅怀革命先烈。正值油桐树花开之际,风过花落,沐浴在油山的花海中,师生代表以红歌联颂《五月的花海》告慰革命先烈。
在上朔村人民会堂上,带队老师靳挺宇以“信仰:五四精神与工农运动”为题为学生代表们上了一堂情境式的微党课。同学们身临其境,了解到正是曾昭秀、彭显模等一批批热血青年,在五四运动后高擎起信仰的火炬,带领着工农群众一步步打破了旧时代的枷锁,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对话,体悟到青年的个人选择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在水口战役纪念园,经过20多公里的徒步,师生代表有感而发,现场朗诵起诗歌《七律·长征》,学习工农红军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还围绕着党旗,高举右拳,重温了入党誓词,一同重温初心、感悟初心、践行初心。
研学途中,师生还走访了现任南雄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办公室副主任、韶关市“百人讲师团”讲师陈水勤。陈老师旁征博引,通过几个小故事引导师生党员辩证看待井冈山与南雄的关系、瑞金与南雄的关系、延安与南雄的关系,还回应了师生党员如何更好地学好党史、讲好党史等相关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给人的感受总是慷慨激昂,每当读到这样的诗句内心总是充满了对老一辈的尊敬与钦佩。而真正走过‘微长征’后,对长征精神有了更多更深刻的理解,长征在我的印象中不仅仅只是豪情壮志,长征还有更多的精神内涵: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团结奋进。总而言之,这次“微长征”既是一次体力考验,又是一次重要的精神洗礼。”秦侃同学说道。
我院在“微长征”过程中持续嵌入“七微”教育(微学习、微党课、微故事、微联颂、微调研、微感悟、微测试),旨在通过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以生动有趣的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新模式引领青年学子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感悟红军长征的艰辛和伟大,深切体会革命先辈及共产党人的精神伟力,激励青年大学生担负起时代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