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合影 主办方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永杰 通讯员 林彬彬)11月11—12日,2023岭南学术论坛“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创新实践探索: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在汕头大学举行。论坛由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汕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汕头大学承办,汕头大学法学院、汕头大学侨乡振兴研究中心、汕头大学地方政府发展研究所共同协办。本次论坛共收到124余篇论文投稿,并选取了19篇理论或实务论文进行现场报告,10篇青年学者论文进行线上交流。论坛汇聚了数十位来自全国的知名专家、学者,也有地方和基层政府从事实务工作的人员。
在开幕式上,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余鸿纯,汕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叶娴,汕头大学执行校长王泉等先后致辞。会议开幕式由汕头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刘明强主持,汕头大学法学院院长邓剑光在闭幕式上作总结发言。
乡村振兴研究启迪高质量发展
与会专家们在分享乡村治理最新成果的同时,也洞见了乡村快速发展背后更深层次的现实困境,并从不同视角分析成因,为更高质量的基层社会发展指明方向。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张文宏详细梳理了贫困的概念与测量以及贫困研究的范式与理论,进一步指出绝对贫困测量存在不足之处,我国的共同富裕社会建设必须考虑贫困人口的政治、社会、文化等多方面需求,聚焦长期的渐进式相对贫困治理。参照国外贫困治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共富社会的建设必须面对相对贫困治理的复杂性和多维性、结构性根源和个体性成因等多重现实难题。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肖唐镖对近十年来乡村振兴与治理的基本格局及其难题进行了回顾,揭示了乡村基层建设持续向好背后日益集中的基层治理体制。他认为,这种集中性治理体制已然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带来不少问题的同时,更蕴含重大的风险。为保证乡村基层的长治久安,应当重新审思村民自治、基层民主和党内基层民主建设。
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院长、教授胡荣从自身参与乡村振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行动出发,深刻指出当前农村发展实际受到耕地保护乱象和政策负面影响的制约。从耕地保护现实来看,田地抛荒、虚报基本农田、缺失建设用地等问题严重阻碍着农村地区发展用地建设;从政策负面影响来看,由于经济发达的地区可以从经济落后地区购买建设用地指标,导致城乡建设严重失衡。因此必须从严格保护耕地、适当放宽非粮化政策、还原地块真实面目三方面齐抓农村用地建设。

会议现场 主办方供图
乡村振兴研究赋能现代化建设
针对乡村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和长期难题,与会专家们进一步创新治理思路、治理工具与治理机制,以实地调研和理论创新持续赋能乡村振兴与现代化建设。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田毅鹏以“地域活性化”为研究视域,结合典型国家地域活性化的政策实践,针对农村地区的衰败现象提出了对策建议。他认为应当实现从“发展型社会政策”到“共同富裕型社会政策”、从“外在的经济开发”到“内在的经济开发”、从“静态政策”到“动态社会政策”的转变,同时关注政策行动者,强调“服务型社会治理”的效能,不断提高农村地域发展的可持续性。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毛丹结合浙江省建设基层协商民主的可喜成就和突出问题,提炼出“地—事—人”三缘建设的重要启示。从地缘出发,铸牢基层协商要求去洋化、去学究化,传承和创化具有本土特质中国气质的协商形式;从事缘出发,要避免宏大空疏,紧绕民事民生把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完整纳入协商内容;从人缘出发,要避免事务主义,注重实效,瞄准和趋近以基层协商民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新文化和新人的长远目标。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袁方成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基本特征,提出县域城乡融合的四大新命题,并以此为蓝图,从空间一体化治理与城村空间全领域共建、要素市场化配置与县域城乡要素全周期管理、产业融合化发展与县域城乡产业全链条联动、服务均等化供给与县域共管服务全方位共享四个关键领域进行优化,以扎实推进县域城乡融合的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与高品质生活。
乡村振兴研究丰富基层治理理念
本届论坛理论与实务研究并重,线上和线下会议统筹开展,宽领域、多形式地呈现了大批较高质量论文汇报。
在理论论坛中,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原院长、教授曾秀兰锚定乡村治理基本要素,从当前广东乡村治理创新实践中凝练经验、描绘未来走向。岭南师范学院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张勇对改革开放以来时间谱系中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进行了全面梳理,从中央社会工作部与基层治理的双向互动关系中进一步审视我国基层治理创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广东工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朱媛媛探讨了双碳赋能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振兴价值理性、现实困境与激励机制。湖南女子学院商学院副教授屈振辉对当代我国农村四种典型养老模式进行类型化研究,提出必须因地制宜建立融合型养老模式。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开云围绕逻辑、实践与展望三个维度,深度解析从乡村建设到乡村运营何以作为。汕头大学法学院教授邢振江、讲师王利平和林彬彬则分别从新时代数字乡村治理、双重约束下基层政府如何执行科层任务和新乡贤返乡治村的社会网络机制研究展开了讨论。
在实务论坛中,与会嘉宾讨论了如何进一步健全帮扶机制,推动乡村基层治理的具体实践、加快乡村振兴步伐;以实例进行了村庄规划引领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以潮汕古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助力乡村振兴的不同视角;表达了对法律法规实践和制度设计嵌入乡村振兴的思考。
在同步进行的线上论坛中,来自五湖四海、不同高校的17名硕博青年也进行了友好而深入的学术对话。北京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安徽财经大学、西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南大学、南开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汕头大学等高校的硕博青年分享了乡村治理或基层治理的相关研究成果。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

网址链接:https://www.cssn.cn/jjx/jjs_xszx/202311/t20231115_569688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