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电子白皮书)
一、专业定位
法学专业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以法律、法律现象及其规律为研究内容,是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也是一门如何组织和运用国家权力的学科。本专业成立于2004年,同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次年开始招收法学辅修/双学位学生,2016年起,挂靠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开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2019年起,与美国明尼苏达州圣托马斯大学法学院联合培养LL.M硕士,2020年获批“双万计划”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经过17年的发展,业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为“双万计划”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广东省质量工程项目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宪法学》入选国家和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专业拥有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网络与数据法治研究中心”、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州数据法治研究中心”及广东省首批文科实验室“数字经济与数据治理”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设有广东工业大学工业法研究中心、粤台法律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及创新与知识产权法治研究中心,建有14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经过17年的探索,因应新科技革命的发展,以法工融合、科技赋能理念,开拓以新科技和新兴工业化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高水平理工大学学科优势,以法学与理工科交叉、协同与融合的多元卓越资源平台为支撑,创新德才兼备、文理互鉴复合型多元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回应新文科、新工科和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对法治人才的需求。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因应新科技社会需求以及所带来的法律挑战问题,以法工融合、科技赋能的理念对司法中心主义的传统法学教育和单一化、不鲜明的理工科院校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改革,代之以新科技和新兴工业化的需求为导向的法治人才培养模式。以交叉、协同与融合的新理念,注重法律与工科融合、法律与科技互鉴,建构多元卓越法治人才的培养目标。在重构法学教育敏于社会需求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科技方面的法律处理技能与复合型素质。
三、培养规格
为做好法学一流专业的验收及专业评估工作,按照教育部《法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21年版)》及学校《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2022版)》的要求,法学本科专业学制为4年,学生准予毕业学分为160以内。通过专业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知识、能力或素质。
(一)知识要求
1.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具备法言法语撰写文书等能力,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具有较好的团队适应能力、组织与领导能力。
2.专业知识:能够以法学知识、原理与方法结合其他社会科学和法律规范等知识技能用于解决各类复杂法律问题。能够基于法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法律实践和各类法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经济、文化、安全以及环境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3.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知识:能够理解和评价专业法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二)能力要求
1.问题分析能力:能够应用法学基本原理和法律制度,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法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力:能够针对现实的法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设计满足国家、社会与客户的需求的法律服务流程,方案当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经济、文化、安全以及环境等因素。
3.研究能力:能够基于法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调研、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使用现代工具能力:能够针对法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法律问题的预测,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协调沟通能力:能够就复杂法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各类法律文书、涉及法律问题的公文、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6.项目管理能力:理解并掌握案件管理的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7.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素质要求
1.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品行端正,遵纪守法,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具有团队合作意识,遵守专业伦理和职业道德。
2.团队意识:能够在多学科或同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3.身心素质:身体健康,达到国家体质测试标准。心理健康,乐观向上,具备良好的自我调适能力。
4.职业素质: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法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法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四、课程体系
根据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法学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必修课(35.5学分)、专业基础必修课(33学分)、专业必修课(28学分)、专业基础选修课(至少选11.5 学分)、专业选修课(至少选12 学分)、实验实习实训(必修)(11学分)、设计或论文(必修)(12学分)及公共选修课(限制性选修)。按照《法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21年版)》中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15%的要求,本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习实验实训(必修)及毕业设计,具体包括军训(2学分)、社会调查(5学分)、毕业实习(4学分)及毕业设计(论文)(12学分)等课程,共计23学分,占总学分比重为16%,理论教学环节包括专业基础必修课(33学分)、专业必修课(28学分)、专业基础选修课(至少选11.5 学分)、专业选修课(至少选12 学分),共计84.5学分。
核心课程设置体系采取了“1+10+X”模式,确定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律史、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及法律职业伦理等为核心课程,并结合我校工科优势资源,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需求,突出新文科与新工科的有机融合,设置工业与法律、知识产权与法律、数字信息与法律三大特色课程群。
五、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4名,均具有法学学科背景,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6名,讲师14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1名,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博士后合作导师2名。专任教师中博士比例近70%,有域外学习经历的教师比例达35%,有博士后经历的教师5人,近3年引进青年百人4人,博士后2人。师资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较强,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高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研究会理事等资深专家。现有法学理论、民商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国际法学等教研团队,还聘请了一批就职于法院、检察院、行业著名律师事务所的具有丰富实务法律经验的校外指导教师。
六、教学条件
着力打造省-市-校一体化法治人才培养基地与平台。我院是广东省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及广东省医药食品法学研究会会长单位,2022年筹建广东省法学会工业法治研究会。2021年,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网络与数据法治研究中心”以及广东省首批文科实验室“数字经济与数据治理”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相继获批设立;2020年,“广州数据法治研究中心”获批成为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1年成立了全国高校首家工业法研究中心“广东工业大学工业法研究中心”。建有法学综合实验室、专业图书室。与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广州互联网法院、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北京市康达(广州)律师事务所、广东岭南律师事务所等14个司法机关、行政部门或行业机构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知名法学家杜承铭教授担纲主讲的《宪法学》是国家级和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境外高校合作培养LL.M硕士。
八、专业培养特色
本专业针对新科技发展与社会需求,充分利用学校工科优势,完善从师资配置、课程设计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环节、考核评价等一系列教学运行管理机制,构建了宏观理论导向(通过核心的部门法课程来实现)、中观领域选择(通过科技领域工业行业法教育来体现)与微观实践取向(通过贯穿整个教育教学中的行业法实践环节来贯彻)的培养机制,深度促进法学与科技的结合与交汇,培养既精法律,又懂科技,具有跨学科知识背景的多元卓越复合型法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