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专业(电子白皮书)
一、专业定位
社会工作秉承助人自助的理念,依托人与社会环境互动的原理,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进行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等社会服务工作,在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是现代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工作模式。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社会工作体系已经相当完善和专业,是维系社会健康运转的重要力量,是帮扶弱势人群、整合和重新分配社会资源、完善社会功能和提升福利水平、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的不可缺少的一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步入深水区,一些社会矛盾、社会问题集中涌现,迫切需要大量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工作。和谐社会构建、社会治理创新、共同富裕实现,呼唤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提出了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迫切任务。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社会工作岗位、投入资金、通过资格考试人员都快速增加,2020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已经达到157万多人,但距发达地区专业社工占总人口比例2‰以上的标准仍有很大差距,社会工作高级专精化人才、社会组织高级管理人才尤其缺少。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广阔;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体化建设,社会工作体系能发挥独特的社会凝聚力作用。
广东省社会工作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引领潮流,社会工作方面的资源投入、服务项目、岗位设置和服务机构的数量很大,并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社会工作教育发展迅速,省内有10所高校设置了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点、20多所高校设置了本科专业。政府、教育界与实务界等各方紧密协作,有效打造了社会工作事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广东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结合、多科性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和完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国际视野、有坚实基础、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学校紧密围绕国家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战略机遇,鼓励师生投身其间、发挥聪明才智。2004年,广东工业大学创建了社会工作本科专业,之后又陆续获批了社区服务管理学术硕士点、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点、行政管理学术硕士点,这正是学校服务国家、服务广东的产物。广东工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已输送了一批优秀的高素质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专业人才,目前在省内排名前列,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工作正稳步推进。
二、培养目标
紧扣老龄化、公共健康、社区治理等时代主题,回应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中公共服务管理、公益事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需要,结合学校理工特色与科技创新优势,广东工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确立了以新文科建设为目标,以学科交汇融通为举措,以本科教育为本,以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治理、养老、健康、禁毒戒毒、员工关系管理为主要特色的建设发展思路,形成社区社会工作、大健康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三个特色方向,打造“本土化、国际化、与工科结合”发展模式。紧贴省情、结合理工、创新创业三轮驱动,专业定位于为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高素质应用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贯通社会工作伦理、知识、技术与管理的高素质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专业人才。
经过四年专业训练后,毕业生秉持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与技能、具备从事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素质与能力,能够在政府民生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境内外社会组织和公益机构、企业人力资源和市场部门、媒体社会事务版块等,从事宏观管理、政策研究、项目设计与运营、直接辅导服务、专业评估、宣传策划等专业服务或管理工作。预期毕业后五年左右,成长为社会工作及相关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领域的专业骨干或管理人才,担任中高级社工师、专业督导或站点主任等,为“社会医师”、“社会工程师”。
本专业在培养特色方面体现为“社会工作实务技术—项目与组织管理—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的三级能力递进,兼备人际关系辅导和项目组织管理的能力培养。在培养亮点上,一是大兴“三大战略”:校友战略,社团战略,项目战略;二是实行导师制和校友成长导师计划;三是形成一批学生经典平台与项目:案例分析大赛、社会工作协会、粤港澳青年公益行、成长小组、和谐菜寮、爱满心田、英语沙龙等;四是与理工艺术结合,设计一批特色课程: 工业社会工作、智能化与社会工作、金融社会工作、禁毒社会工作、矫正社会工作、传媒与社会工作、艺术治疗社会工作、社会企业等等。
三、培养规格
广东工业大学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的标准学制为4年,学生准予毕业的总学分控制在160学分内。其中:必修115学分,选修不少于40学分;课堂理论教学(含课内实践)不少于125学分,实验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30学分;专业课不少于102学分。
专业培养要求学生树立“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社会公义”的专业伦理,领悟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掌握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方法和技能;了解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善于分析社会现象、提出和解决社会问题,拥有较好的项目设计与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论文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一)素质要求
1.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品行端正,遵纪守法,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具有团队合作意识,遵守专业伦理和职业道德。
2.文化素质:具备良好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及科学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了解并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3.身心素质:身体健康,达到国家体质测试标准。心理健康,乐观向上,具备良好的自我调适能力。
4.专业素质:关心社会、认识社会和服务社会。具有从综合性、整体性视角分析社会现象的知识与能力,并有专业批判和反思精神;具有对多元文化的认知、理解与沟通的知识与能力;开展社会服务,具有促进社会政策完善与社会进步的价值取向、专业知识和能力。
(二)能力要求
5.基础技能:具有良好的中文表达能力;能够运用外语进行研究和交流;熟练掌握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较好的团队适应能力、组织与领导能力。
6.专业能力:熟练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基本方法与技巧。能够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的视角,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具备从事社会调查与研究、市场研究与咨询、社会咨询与规划、政策研究与评估、行政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职业能力,以及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组织提供社会服务、专业传播与沟通交流、特定领域服务对象进行微观服务的能力。以及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进行跨文化背景的沟通交流。
7.学习与创新知识的能力: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良好的创造性、反思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设计与执行项目、开展研究的能力。
8.知识应用与职业工作的能力:对现实社会的了解、认知和适应,理论联系实际,良好的沟通、组织、协调、管理和团队合作,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三)知识要求
9.基础知识:扎实的中文;良好的外文;文献和信息检索。
10.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备一定的社会学、心理学、民族学、法学、政治学、管理学、哲学、历史学、经济学、伦理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知识。
11.自然科学知识:具备一定的高等数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地理科学等知识。
12.国情与国际知识:熟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民族、宗教等方面国情,了解世界人口、民族、文化、国家和社会状况。
13.专业知识: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价值、基础理论、研究方法、专业技能,及学科发展、分支学科与主要研究领域的相关知识。
四、课程体系
除学校要求的公共课之外,社会工作专业课程的设置分为三大模块:社会工作专业基础模块、社会工作实务模块和社会管理模块,涉及有教育部规定的10门社会工作核心课程、其他社会工作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既有社会工作经典的三大方法:个案、小组、社区工作等;也有精密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训练,包括社会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及软件应用、定性研究方法等,训练学生拥有缜密思维、深度分析能力、预估评判能力;也将社会工作、社会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与学科知识,结合各实务社会工作领域的前沿知识,锻炼学生的扎实学科素养与敏锐学科眼光;并将社会政策、福利制度等相关知识纳入专门课程中,通过海内外比较来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本土化情怀。
专业基础模块的课程包括:专业导论、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学概论、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学、社会统计学、SPSS应用、社会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社会福利思想、社会保障概论、社会政策与法规、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学理论、社会工作伦理、社会工作名著导读、专业英语等;实务模块的课程包括:家庭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禁毒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综合实务、园艺治疗、社会性别研究、媒体素养与社会工作、心理咨询与临床社会工作等;管理模块的课程包括:社会工作行政、人力资源管理、社会组织管理、管理学、社会问题与社会治理、社会组织财务管理、公共关系学、公益项目管理、领导力培育。其中,社会工作核心课程包括: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学概论、社会心理学、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福利思想、社会保障概论、社会政策与法规、社会工作行政、社会研究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
实践教学环节构建进阶式综合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专业实习实践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课程实训实习、思政课社会实践课程环节及各种课外创新实践。在前期要求学生课外对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进行了参观学习交流后,专业实习实践与毕业实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阶段为专业实习(8周,第五学期完成),由学校安排学生进入实习机构,开展专业实习;第二阶段为专业实践(4周,第七学期完成),由学生自主选择实习机构,开展专业实习;第三阶段为毕业实习(4周,第八学期前四周完成),由学生自主选择实习机构,完成实习任务。另外还在18门专业课程中安排了实训实习(合计100课时),在实验室等场景下完成任务。
五、师资队伍
广东工业大学社会工作系现有专任教师 16 名,其中高级职称 6 人,博士学位及在读博士11人。有 4 人次获得“全国社会工作领军人才”、“中国十大社工人物”等荣誉称号,1 人次获得“南粤优秀教师”荣誉。专任教师的国际化程度高、10 位教师曾在境外进修培训;“双师型”教师比例高、计有 11 位,并有 1 位全国首批高级社会工作师。教师科研成绩显著,近 5 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3 项、教育部课题及其他省部级项目 14 项,发表SSCI、CSSCI 等高水平期刊论文 30 多篇,出版专著和教材 6 部。教师服务社会能力突出,领办了多家全国知名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参与了多个社会工作行业标准的制订和多个地区社会工作事业发展的规划设计,社会影响力突出和社会效益显著。另外,本系还聘请了社会工作实务界的一流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专业负责人刘静林教授是广东省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服务学习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企业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广东省社会工作教育与实务协会会长,曾被评为“2010年度十大中国社工人物”。骨干教师阎安副教授曾担任广东省社会工作师联合会副会长,获得过民政部授予的“全国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称号、广东省妇联授予的“广东省三八红旗手”称号,也被评选过“年度十大中国社工人物”。朱媛媛副教授获得了“南粤优秀教师”荣誉称号,曾被评为“全国最美社工”,是全国首批高级社工师。
六、教学条件
广东工业大学是广东省社会工作教育与实务协会会长单位、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建有“国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广东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育基地”等人才培养平台,设有社会工作研究中心、老年社会工作研究中心、禁毒社会工作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机构。学校专业期刊《社会工作与管理》与国内同行开展密切的交流,有力地支持了社会工作学科的发展。
社会工作专业与美国南加州大学、新加坡德教太和观等多所境外大学、多个境外社会组织开展了交流合作,学生出境交流学习机会多,并努力探索国际联合培养班等高端、国际、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了类型多样、领域广泛的实习实践基地网络,与20多家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包括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州市老人院、广州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建立了稳定的专业合作关系,并配有丰富的校外导师资源,能提供专业的实习指导和专业支持。由专任教师发起创办的大同、阳光、广爱等社工服务机构,是全国最具影响的社会工作组织群,既能给学生提供稳定的实习实践平台,也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成长机会。
校内建有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有气势的社会工作实验中心,包括个案辅导室、家庭治疗室、小组工作室、老年社会工作室、多功能室等多个功能室,拥有沙盘治疗实训器具、历奇活动教学设备、老年服务模拟实训器材、社会工作教学实践云平台、实验室移动音视频同步录播系统等。同时,学院还自设专业图书资料室,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料(含港台专业书籍),订有10多种社会工作专业相关的期刊。
另外,社会工作专业的校友资源丰富。本专业毕业生在社会工作行业有着很强的影响力,1 位毕业生担任省级行业协会会长、6 人担任地市社工行业组织负责人,6 人担任社会工作机构总干事、近 20 人担任机构副职,还有十几位毕业生发起创办公益机构,一大批毕业生担任了公益机构的中层骨干。
七、专业实践培养特色
社会工作专业非常注重实践实务能力的专业特色训练,通过课外实践来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成果,正反馈理论教学与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专业实习实践与毕业实习之外,课外设有案例分析大赛、社会工作协会、成长小组、专业实习分享会、粤港澳青年公益行、S动力、爱满心田等课外实践项目,全面覆盖专业学生,给他们“赋能增权”、完善自我。